党报头条官网>>党史博览
抗战时期,北平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烈诗篇——
北京红色文化的厚植与积淀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刘锋 发布时间:2024-04-09 08:40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不屈、百折不挠,同敌人展开了殊死战斗,“从‘一二·九’运动到卢沟桥抗战,从平郊烽火到开展隐蔽战线的斗争等,无不凸显了北平人民不畏强暴、血战到底、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与民族气节”,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烈诗篇,赓续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发扬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敢于担当、救国救民的优良传统,为厚植北京红色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抗日救亡中发扬爱国情怀


  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遭到了学生、工人等爱国群体的奋力反抗。在民族危机面前,中国共产党及时地发出抗日救亡的呼声。北平地下党组织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对抗日救亡运动予以积极的领导,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向前发展。


  北平学生南下请愿示威呼吁全国抗日到底。北平各大学纷纷发表通电、宣言,抗议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领土,表达誓雪国耻的决心。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北平各阶层广大爱国群众的同情和支持,各界舆论一致谴责国民党当局的做法。南下请愿示威运动在总体上只是局限于学生运动的范围,尚未深入工厂、农村,进而唤起广大民众做学生运动的后盾,但这一行动揭露了南京政府“不抵抗主义”的卖国政策,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唤起了各界民众的爱国热情。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以下简称“民先队”)将爱国救亡精神传播到各大城市。在中共北方局的领导下,“民先队”成为党联系和领导全国青年抗日的纽带、宣传思想和团结民众的得力助手,它为党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各革命根据地培养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干部。正是在伟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中,无数爱国学生用革命斗争实践书写了青年群体的爱国情操,用鲜血和生命展现了爱国的深厚力量,凝聚起激励无数仁人志士投身于革命斗争实践的抗战精神。


  抗日斗争中彰显革命气节


  中共北平地下党坚持隐蔽斗争,不屈的北平人民同舟共济,誓死抵抗日本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以吉鸿昌为代表的抗日英雄用生命抵抗日本的殖民统治,为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重大牺牲。宁死不屈、誓死抗日的革命气节得以彰显,团结一致抗日救国的精神传遍全国各大城市,北京红色文化的内涵得到了丰富与拓展。城内的地下斗争与郊区根据地的武装斗争相配合、青年知识分子走出城市与乡村的工农群众相结合、城内的各阶层人士继承和发扬爱国传统坚持对敌人斗争不息,是北平人民抗战的突出特点。北平人民一直战斗在敌人的战略后方和华北统治中心,严重地威胁敌人的后方统治,干扰敌人的指挥中枢,有力支援了华北抗战。另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平郊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建立政权、减租减息、大生产和整风运动,使根据地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总之,北平地区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在抗战的疆场上赴汤蹈火、英勇捐躯,在敌人的屠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表现了气壮山河的崇高革命气节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用热血和生命书写了动人魂魄的英雄史诗。


  平郊烽火中升华红色基因


  在北平人民积极抗战的悲壮事迹中,平郊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以及卢沟桥、南苑、南口等地的抗战,鼓舞了包括北平人民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彰显了北平人民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与斗争精神,凸显了中国人敢于斗争、敢于担当的内在特质。


  卢沟桥事变爆发激起全民族与日寇决一死战的昂扬斗志。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守军29军奋起抗击,北平人民义愤填膺,誓与日寇决一死战,彰显了众志成城助推决战决胜的决心和使命。


  浴血南苑的忠勇气节为后人敬仰。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向南苑发起进攻,在日军数千人的猛烈攻击下,南苑的营房很快被炸毁,通讯设备遭到破坏,部队失去联络。面对这种极其不利和十分惨重的战况,南苑守军顽强抵抗日军的侵略,在强敌面前不畏缩,不胆怯,舍生忘死与敌交战,许多人倒在了血泊中。他们的壮烈牺牲,为中华民族伸正气,为祖国山河壮声威。他们的爱国精神,忠勇气节,给后来的抗战军民以鼓舞,为后人所敬仰。


  南口抗战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救国斗志。南口战役是卢沟桥事变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一场大战役。“在18天苦战恶斗的拉锯战中,中国守军上万官兵断臂折股,流血牺牲,上千具血肉之躯,永远倒在南口一带山区”。在南口血战中,中国广大参战将士同仇敌忾,与侵略者以死相拼的英雄气概,他们的爱国精神、浩然正气,为全国人民树立了榜样。这是在探索民富国强道路和坚持救亡图存这一红色基因的影响下进行的,进而为北京红色文化的积淀与拓展提供了生动的实践素材和发展基石。(刘锋)


  (作者为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何莹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北京红色文化的厚植与积淀
来源:北京日报 2024-04-09 08:40:33
      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不屈、百折不挠,同敌人展开了殊死战斗,“从‘一二·九’运动到卢沟桥抗战,从平郊烽火到开展隐蔽战线的斗争等,无不凸显了北平人民不畏强暴、血战到底、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与民族气节”,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烈诗篇,赓续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发扬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敢于担当、救国救民的优良传统,为厚植北京红色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抗日救亡中发扬爱国情怀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遭到了学生、工人等爱国群体的奋力反抗。在民族危机面前,中国共产党及时地发出抗日救亡的呼声。北平地下党组织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对抗日救亡运动予以积极的领导,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向前发展。北平学生南下请愿示威呼吁全国抗日到底。北平各大学纷纷发表通电、宣言,抗议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领土,表达誓雪国耻的决心。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北平各阶层广大爱国群众的同情和支持,各界舆论一致谴责国民党当局的做法。南下请愿示威运动在总体上只是局限于学生运动的范围,尚未深入工厂、农村,进而唤起广大民众做学生运动的后盾,但这一行动揭露了南京政府“不抵抗主义”的卖国政策,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唤起了各界民众的爱国热情。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以下简称“民先队”)将爱国救亡精神传播到各大城市。在中共北方局的领导下,“民先队”成为党联系和领导全国青年抗日的纽带、宣传思想和团结民众的得力助手,它为党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各革命根据地培养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干部。正是在伟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中,无数爱国学生用革命斗争实践书写了青年群体的爱国情操,用鲜血和生命展现了爱国的深厚力量,凝聚起激励无数仁人志士投身于革命斗争实践的抗战精神。抗日斗争中彰显革命气节中共北平地下党坚持隐蔽斗争,不屈的北平人民同舟共济,誓死抵抗日本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以吉鸿昌为代表的抗日英雄用生命抵抗日本的殖民统治,为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重大牺牲。宁死不屈、誓死抗日的革命气节得以彰显,团结一致抗日救国的精神传遍全国各大城市,北京红色文化的内涵得到了丰富与拓展。城内的地下斗争与郊区根据地的武装斗争相配合、青年知识分子走出城市与乡村的工农群众相结合、城内的各阶层人士继承和发扬爱国传统坚持对敌人斗争不息,是北平人民抗战的突出特点。北平人民一直战斗在敌人的战略后方和华北统治中心,严重地威胁敌人的后方统治,干扰敌人的指挥中枢,有力支援了华北抗战。另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平郊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建立政权、减租减息、大生产和整风运动,使根据地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总之,北平地区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在抗战的疆场上赴汤蹈火、英勇捐躯,在敌人的屠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表现了气壮山河的崇高革命气节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用热血和生命书写了动人魂魄的英雄史诗。平郊烽火中升华红色基因在北平人民积极抗战的悲壮事迹中,平郊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以及卢沟桥、南苑、南口等地的抗战,鼓舞了包括北平人民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彰显了北平人民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与斗争精神,凸显了中国人敢于斗争、敢于担当的内在特质。卢沟桥事变爆发激起全民族与日寇决一死战的昂扬斗志。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守军29军奋起抗击,北平人民义愤填膺,誓与日寇决一死战,彰显了众志成城助推决战决胜的决心和使命。浴血南苑的忠勇气节为后人敬仰。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向南苑发起进攻,在日军数千人的猛烈攻击下,南苑的营房很快被炸毁,通讯设备遭到破坏,部队失去联络。面对这种极其不利和十分惨重的战况,南苑守军顽强抵抗日军的侵略,在强敌面前不畏缩,不胆怯,舍生忘死与敌交战,许多人倒在了血泊中。他们的壮烈牺牲,为中华民族伸正气,为祖国山河壮声威。他们的爱国精神,忠勇气节,给后来的抗战军民以鼓舞,为后人所敬仰。南口抗战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救国斗志。南口战役是卢沟桥事变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一场大战役。“在18天苦战恶斗的拉锯战中,中国守军上万官兵断臂折股,流血牺牲,上千具血肉之躯,永远倒在南口一带山区”。在南口血战中,中国广大参战将士同仇敌忾,与侵略者以死相拼的英雄气概,他们的爱国精神、浩然正气,为全国人民树立了榜样。这是在探索民富国强道路和坚持救亡图存这一红色基因的影响下进行的,进而为北京红色文化的积淀与拓展提供了生动的实践素材和发展基石。(刘锋)(作者为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