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基层理论宣讲是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关键环节。打通基层理论宣讲的“最后一公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应该聚焦“讲全、讲透、讲实”原则,推动基层理论宣讲入耳入脑入心;突出“差异化、分众化、互动化”特点,构建基层理论宣讲新格局,打造新模式,贯通新渠道;通过深入人心的工作,增强基层理论宣讲的影响力、吸引力和生命力。
聚焦“讲全、讲透、讲实”
“讲全”是基本要求,推动基层理论宣讲入耳。既要讲清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道理”,更要讲明白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的“小道理”;既要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一议题”,还需讲到基层百姓普遍关注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既要讲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等宏伟目标,还要讲到倾听群众心声、回应群众诉求的微观量化指标。
“讲透”是核心要求,推动基层理论宣讲入脑。把党的创新理论“讲透”,推动群众“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讲透理论是什么,指导群众知晓理论背后的哲理;讲透为什么这样归纳理论,引导群众领会理论背后的真理;讲透理论指导实践怎么做,引导群众实践理论背后的真知。
“讲实”是本质要求,推动基层理论宣讲深入人心。面向基层,把理论讲实,必须满足基层所想、群众所惑、百姓所盼。念基层所想,联系基层群众实际情况,结合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讲实党的创新理论和时政热点,并转化为基层群众的生动实践。解群众所惑,及时回答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民生问题,讲好与人民群众向往的美好生活紧密相关的人伦道德、乡风民俗、家风家训等议题。行百姓所盼,深入田间地头、社区楼道、工厂车间等基层一线,与群众开展“面对面”的理论宣讲,彰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讲实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突出“差异化、分众化、互动化”
构建“差异化宣讲”新格局。面对理论素养、知识结构和教育背景差异较大的基层群众,构建“差异化宣讲”新格局,多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方式,让群众听得懂、能体会、可落实。首先,用老百姓听得懂的本地方言讲活大道理,用老百姓听得懂的大白话讲透大理论,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其次,讲老百姓能体会到的鲜活案例激发群众的情感共鸣,讲老百姓能体会到的身边故事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确保基层理论宣讲取得更佳效果。最后,用老百姓易于接受的乡土风味、浓厚的民间说唱方式开展理论宣讲,把党的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让党的政策落实开花。
打造“分众化宣讲”新模式。针对不同特点的受众群体,坚持因材施教理念,打造“分众化宣讲”新模式,促进宣讲主体分众化、宣讲对象分众化、宣讲内容分众化。宣讲主体分众化,发挥党政领导、理论专家、宣讲志愿者的各自优势,让领导干部带头讲,理论工作者示范讲,“百姓名嘴”生动讲。宣讲对象分众化,为提高群众的需求契合度,根据群众的多样性,把宣讲对象分为机关干部、企业人员、学校师生、社区居民、进城务工人员、在乡农民等不同群体,做到精准滴灌。宣讲内容分众化,让领导干部讲政策、专家学者讲理论、第一书记讲社情、普通百姓讲故事、学生团队广覆盖,切实做到专业解读、科学宣讲。
贯通“互动化宣讲”新渠道。打破传统一人讲多人听的“满堂灌输式”宣讲模式,拓展“主客体互动”“线上线下互动”新渠道,提升基层理论宣讲的生动力和感染力。宣讲主客体互动,采用客问主答、主问客答等交互式聊天的形式,在双向互动中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了解人民群众的心意,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线上线下互动,线下通过深入基层召开座谈会和讨论会等形式,面对面把理论讲透、心贴心把政策说清,实打实解决人民群众困难;线上通过微信语音视频或QQ课堂等形式搭建互动平台,推进资源共享,实现坦诚交流,进而凝聚共识。
增强影响力、吸引力、生命力
增强基层理论宣讲影响力。一是用好红色资源,走进红色基地。将基层理论宣讲与红色资源有效融合,充分利用当地的革命遗址遗迹、纪念馆、军史馆等红色基地,讲好党史、革命史、英烈史等红色故事。二是贴近群众生活,活用宣讲场所。推广普及县市级讲习所、乡镇级讲习站、村级讲习室的三级联动宣讲体系,紧密结合广大人民群众日常实际,将宣讲场所搬到田间地头、厂房车间、街头巷尾、城市广场、公交站台等生活现场。三是突破时空限制,打造网络矩阵。开通“菜单式”“点单式”的直播宣讲,打造“微课堂”“微宣讲”的随听宣讲,充分运用微信、微博、微视频等新媒体开展理论宣讲工作。
增强基层理论宣讲吸引力。一是讲好凝聚群众的“实话”。搭建基层理论宣讲服务的“第一站”,要求理论宣讲者主动融入群众的生活、感受群众的质朴、体会群众的情感、倾听群众的心声,把党的理论融入群众的实际生活,讲好凝聚群众的“实话”。二是用好切合群众的“土话”。打通基层理论宣讲服务的“第二站”,要求理论宣讲者多用本地土话,了解当地情,做好当地人,以耳熟能详的方言讲好当地事。三是说好融入群众的“白话”。连通基层理论宣讲服务的“最后一站”,要求理论宣讲者既要接“天线”,又要接“地气”,多用深入浅出、平实朴素的大白话,把不易理解的“书面语”变为通俗易懂的“大白话”,让理论沾泥土、接人气。
增强基层理论宣讲生命力。一是讲活最新政策。走进基层、深入群众阐释解读党的最新大政方针,讲活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政策举措,架好理论与政策、政府与百姓之间沟通的桥梁。二是讲透最新思想。坚持“第一议题”学习制度,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推动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的创新。三是讲实最新理论。坚持讲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用辩证的方法、科学的分析和铁打的事实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懂政理、明学理、通事理。(曾志辉、陈丽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