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年终岁首,天山南北悄然兴起“局长走流程”等政务服务模式——新疆要求当地领导干部全程参与事项办理流程,从中发现办事不便、效率不高等问题,促进政务服务工作整改提效。
近些年来,各地越来越重视经营主体和群众的办事体验,围绕关注度较高的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事项,优化流程、减少环节、精简材料、压缩时限,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经过多年努力,如今基本上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办事者一次能办完的事项很少还要再跑第二趟。
不过,也要看到,现实中,一些堵点、难点、痛点依然存在,虽然被不断吐槽,但一直不见改善。究其原因,就是管理者坐在办公室作决策,较少有机会体验办事流程,没有相应的经历,就不能与办事者共鸣共情。还有一种情况,有些单位、部门也花了很多精力,做了很多工作,但大多从管理视角出发,少了一些群众立场。没有真正了解掌握他们的所想所需,只是想当然地认为“我觉得你需要”,自然也很难把工作做到办事者心坎上。
民生事,必须问需于民。这次,新疆要求领导干部走到一线、走进群众,正是这个道理。事实上,这种做法也并非孤例。早前,国家人社部就要求全国人社系统全面开展“厅局长走流程”工作,海南等地也要求在全省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目的同样是让厅局长转换角色、变换视角,从办事者的角度出发,了解流程“不通”在何处、体验“不好”在哪里。
当然,走流程不是走形式,绝不能只见“走”不见“改”。这些活动能否起到应有效果,关键在是否行之于实,做到堵点、难点、痛点必须“走”,坚决“改”。从实践来看,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有助于找到破题之道。不少地方通过活动找到了突破口,解决了一些原本困扰经营主体和办事群众而又看似“没办法”跨越的难题。这些事例还表明,扑下身子、换位思考,让改进服务内容精准适配办事者需求,就能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应当说,厅局长转变角色走办事流程,表面上看是体验,更深一层看则是一次体检、一次考验。考验服务为民的诚意,检验求真务实的作风。更重要的是,厅局长走流程,不仅是一种理念,也是迅速打开工作局面、提高服务质量的良方。归根结底,活动目的并不是让他们“尝尝‘跑腿’的滋味”,更大的作用和价值在于统一归集发现的短板问题,统筹推动制度优化、流程再造和服务提升,真正走出好作风、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