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省克服国内外多重挑战,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围绕“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加快农业重点产业链建设,培育外向型龙头企业,强化服务助力农产品香飘海外。
据海关最新统计,1月至4月,我省农产品出口53.1亿元,同比增长21.8%,出口货值位列全省出口主要商品类别第4位,仅次于电子设备及电器产品、机械设备、钢材。从品类看,蘑菇罐头出口4.9亿元,增长306.1%;柑橘罐头出口1亿元,增长81%。从地域看,随州出口14.4亿元,增长10.7%;襄阳出口14.2亿元,增长49%。
培育外向型“链主”
走进湖北中兴食品有限公司,刚刚新鲜定制的茶叶正在包装、打捆,即将漂洋过海,销往毛里塔尼亚、马里等非洲国家。
随州不是茶叶主产区,但中兴食品将“大洪山”茶叶出口做到全省前列,被誉为“大洪山现象”。与红茶、绿茶等纯料茶不同,中兴食品出口的是拼配茶。“根据非洲、中东消费者的喜好,从汤色、口感、香味方面搭配各类茶叶,用料最多的一款拼配茶,选用了近20个茶叶产区的原料。”副总经理崔建军介绍,公司有一整面墙40多个柜子,装满了全国各地的茶叶近万盒。
中兴食品的拼配茶畅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预计今年可实现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
去年以来,我省抢抓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实施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十百千万”工程,加快培育外向型重点龙头企业。在省级层面,遴选随州品源、潜江华山、宜昌一致魔芋、湖北美灵宝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链主型”企业纳入农业产业链。随州品源、秭归屈姑等6家出口企业获得首批农业国家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秭归屈姑积极开展境外认证及注册商标,实行“标准化+境外商事认证+贸易促进”模式,示范引领农业企业产品、品牌高质量“走出去”,被农业农村部列为推广案例。
内外“兼修”建基地
鱼米之乡,物产丰饶。我省立足资源禀赋,夯实特色农产品出口产业“大基地”。
宜昌依托独特的自然条件优势,形成柑橘优势产区,柑橘种植面积达200多万亩,柑橘优质果率达75%以上,果肉细嫩、风味浓郁的柑橘备受海外消费者的青睐。围绕柑橘产业提质增效,宜昌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构建现代柑橘产业体系。2020年,三峡蜜橘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在稳粮保供的基础上,我省大力创建鄂西北香菇、三峡蜜橘、潜江小龙虾、鄂西南武陵山茶、江汉平原“双低”油菜、禽蛋等6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随县食用菌、蕲春县蕲艾等5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武汉东西湖、潜江、监利等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今年,推动9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
国内有基地,海外有平台。省农业农村厅持续推动有实力的出口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建仓建厂、抱团发展,积极支持茶企与利川金利茶业、宜昌三品源茶业在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建的茶叶加工厂合作,推动出口企业与孝感红贡茶、富韬生物科技在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建设的茶叶及农产品展销平台合作,扩大全球销售半径。
打造农产品出口“大品牌”
5月21日,第三个“国际茶日”,来自恩施州的来凤藤茶、咸丰唐崖白茶亮相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主办的“大使品茶”云推介。当天,多国驻华使节、有关国际组织代表、外国商协会代表线上共品香茗,共叙发展。
“‘大使品茶’已助推20多个国内区域公用品牌走向国际,是‘国际茶日’期间最有活力、最受欢迎、最期待参与的活动。”咸丰县御硒源茶业是恩施州最大的奶白茶基地,此次作为唐崖白茶的高端系列,走出大山、登上“国际舞台”,总经理李丹兴奋不已。
打造农产品出口“大品牌”,湖北频频邀请老外代言,拉美“网红”塞莉娅赴潜江开启“虾吃”之旅,巴西籍机长朱利安“飞”向秭归探寻脐橙的美味,美国的汉娜·卡特讲述她与中国茶的缘分,做足海外宣传。
线上线下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国际性展会,利用好外交部湖北全球推介会、迪拜世博会“湖北日”、中美农业合作对话会、粤港澳大湾区等开放平台,广拓渠道促进农产品出口。
随州市注重品质,在全省率先制定香菇酱、香菇浓缩汁两项省级团体标准,推动香菇酱、香菇浓缩汁的检测认定“有标可循、有准可依”,为企业出口提供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技术支撑。
省农业农村厅表示,我省将结合农业产业链建设,着力帮助农业企业更新发展理念,提升跨国经营能力,促进湖北农产品品质、品牌、服务、文化走出去,唱响“中国荆楚味、湖北农产品”。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崔逾瑜 通讯员 方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