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头条要闻
汽车门把手强制性国标要来了!工信部公开征求意见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2025-09-25 10:56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传媒矩阵平台

  原标题:强制性国标就要来了!任何状态下应具备手部操作空间,惹了众怒的电动隐藏式门把手或即将退场

  令消费者“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动隐藏式门把手可能很快就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9月24日,工信部官网发布《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各界对这一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意见。

  工信部指出,为应对电动隐藏式车门把手新技术、新安全需求,进一步规范和提升车门把手安全性,筑牢汽车安全底线,组织开展了门把手标准的制定工作。本标准旨在引导企业规范车门内外把手产品设计,提升门把手安全性能,全面提升车辆安全水平。

  其中,《征求意见稿》对于车门把手结构、手部操作空间等作出明确要求:车门外把手在任意状态时,应具备手部操作空间,有效解决了电动隐藏式门把手操作不便、识别不清、不利于救援等痛点问题。

  整体来看,《征求意见稿》规定了车门把手的术语和定义、结构型式、布置位置、冗余设计以及强度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等,结合当前中国车门把手的应用现状,有针对性地作出了全面且可行的规定。

  例如针对车门外把手,《征求意见稿》规范了车门把手的结构型式,规定针对汽车车门外把手的事故后功能、布置位置及手部操作空间,新增了相关要求,从而提升救援的便利性。

  具体来看,一是要求“每个车门的车门外把手在任意状态时,相对车身表面应具备手部操作空间,该操作空间应不小于60mm×20mm×25mm。”

  这样大小的空间足以让成年人将四个手指探入并有足够着力点来拉开车门。

  二是规定“每个车门(不包括尾门)应配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外把手,系统的设计应满足在锁止装置处于锁止状态时,发生不可逆约束装置展开或动力电池热事件等事故后,非碰撞侧车门应能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通过车门外把手开启车门。”

  也就是说,在车辆发生事故后,即便车门上锁,也应可以从外部打开车门开启救援。

  针对车门内把手,《征求意见稿》要求每个车门(不包括尾门)应配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内把手,且应易于车内乘员识别。

  值得指出的是,本文件还对车门内把手的布置位置新增了相关要求,包括确保在乘员位置直观可见以及安装在车门规定区域内。


0aa1fa565b810c9be553922bdba2bb8b.jpg

  《征求意见稿》对车门内把手的布置位置新增了相关要求


  在安全要求方面,《征求意见稿》依据行业内车辆安全控制逻辑,考虑事故过程中车内乘员的安全性及自主逃生的可操作性,制定了功能抑制时长要求:当发生不可逆约束装置展开时,具备电释放功能的车门(不包括尾门)把手应保持至少5秒的功能抑制。

  此外,根据行业现状及现行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分别对车门内把手、车门外把手及电动式车门内把手提出了强度要求。

  今年5月8日,工信部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

  此后,多家车企在设计过程中已将这一新规纳入考虑范围。

  掀起隐藏式门把手潮流的特斯拉也将更改这一设计。

  隐藏式门把手其实多年前就曾在多款车型上短暂出现过,直至特斯拉横空出世将其带火,甚至成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标配。然而冬天结冰、起火事故等场景下无法打开车门,让这种设计广受诟病。(记者 吴遇利)

责任编辑:钱一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汽车门把手强制性国标要来了!工信部公开征求意见
来源:澎湃新闻 2025-09-25 10:56:54
      原标题:强制性国标就要来了!任何状态下应具备手部操作空间,惹了众怒的电动隐藏式门把手或即将退场令消费者“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动隐藏式门把手可能很快就要退出历史舞台了。9月24日,工信部官网发布《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各界对这一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意见。工信部指出,为应对电动隐藏式车门把手新技术、新安全需求,进一步规范和提升车门把手安全性,筑牢汽车安全底线,组织开展了门把手标准的制定工作。本标准旨在引导企业规范车门内外把手产品设计,提升门把手安全性能,全面提升车辆安全水平。其中,《征求意见稿》对于车门把手结构、手部操作空间等作出明确要求:车门外把手在任意状态时,应具备手部操作空间,有效解决了电动隐藏式门把手操作不便、识别不清、不利于救援等痛点问题。整体来看,《征求意见稿》规定了车门把手的术语和定义、结构型式、布置位置、冗余设计以及强度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等,结合当前中国车门把手的应用现状,有针对性地作出了全面且可行的规定。例如针对车门外把手,《征求意见稿》规范了车门把手的结构型式,规定针对汽车车门外把手的事故后功能、布置位置及手部操作空间,新增了相关要求,从而提升救援的便利性。具体来看,一是要求“每个车门的车门外把手在任意状态时,相对车身表面应具备手部操作空间,该操作空间应不小于60mm×20mm×25mm。”这样大小的空间足以让成年人将四个手指探入并有足够着力点来拉开车门。二是规定“每个车门(不包括尾门)应配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外把手,系统的设计应满足在锁止装置处于锁止状态时,发生不可逆约束装置展开或动力电池热事件等事故后,非碰撞侧车门应能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通过车门外把手开启车门。”也就是说,在车辆发生事故后,即便车门上锁,也应可以从外部打开车门开启救援。针对车门内把手,《征求意见稿》要求每个车门(不包括尾门)应配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内把手,且应易于车内乘员识别。值得指出的是,本文件还对车门内把手的布置位置新增了相关要求,包括确保在乘员位置直观可见以及安装在车门规定区域内。《征求意见稿》对车门内把手的布置位置新增了相关要求在安全要求方面,《征求意见稿》依据行业内车辆安全控制逻辑,考虑事故过程中车内乘员的安全性及自主逃生的可操作性,制定了功能抑制时长要求:当发生不可逆约束装置展开时,具备电释放功能的车门(不包括尾门)把手应保持至少5秒的功能抑制。此外,根据行业现状及现行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分别对车门内把手、车门外把手及电动式车门内把手提出了强度要求。今年5月8日,工信部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此后,多家车企在设计过程中已将这一新规纳入考虑范围。掀起隐藏式门把手潮流的特斯拉也将更改这一设计。隐藏式门把手其实多年前就曾在多款车型上短暂出现过,直至特斯拉横空出世将其带火,甚至成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标配。然而冬天结冰、起火事故等场景下无法打开车门,让这种设计广受诟病。(记者吴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