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2021年,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快速发展,多项试点工作加快推进,政策路径进一步明确。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意味着个人养老金制度将扬帆启航。
展望未来,个人养老金将对我国资本市场格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长线资金有望形成市场“压舱石”,提升机构化程度,加速推进社会责任投资,激发市场创新活力,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驶入发展“快车道”
养老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议题。今年我国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加速发展,顶层设计揭开面纱。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当前,我国养老保障第一支柱“一枝独大”,而且面临较大支付压力等问题;第二支柱发展缓慢,覆盖面相对较小。因此,推动第三支柱建设迫在眉睫。
摸着石头过河,今年第三支柱试点紧锣密鼓地进行。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今年6月1日起在浙江、重庆两地启动,鼓励试点保险公司开发针对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和各种灵活就业人员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
税延养老保险试点稳步推进。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共有23家保险公司参与试点,累计实现保费收入近6亿元,参保人数超过5万人。
首批养老理财试点产品面世。12月6日,首批养老理财试点产品在武汉、成都、深圳、青岛4个试点城市发售。
先试先行的同时,顶层制度逐渐明晰。12月1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五项意见,其中之一便是《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会议强调,要推动发展适合中国国情、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与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相衔接,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
银保监会随后印发《关于规范和促进养老保险机构发展的通知》,推动养老保险公司和养老金管理公司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更好服务第三支柱建设。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应两手抓:一是通过税收政策驱动,构建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二是以产品供给驱动有效需求,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个人养老金产品研发和业务创新,为投资者和消费者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投资选择。专家指出,养老保障体系第一、二、三支柱将形成目标具体、运营方式明确、互为补充、互为支撑的良性结构。
金融机构厉兵秣马
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渐行渐近,金融机构能否把握这一历史机遇,决定了自身的发展方向和业界地位。表面波澜不惊,实则风云激荡。
“我们特别振奋!”谈及《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难掩激动之情。她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今年养老金发展受到特别的重视,个人养老金制度后续会出台。长久期的资金能积极推动行业发展。
金融机构正厉兵秣马。一方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资源禀赋。建信理财总裁谢国旺表示,将重点发挥和放大集团优势:一是规模优势,借助母行对公和对私业务双向纵深,挖掘稳健收益资产,拓展养老产品受众范围和普惠程度;二是互补优势,协同现有养老类基金、保险等产品,构建建行集团养老金融“铁三角”。
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投资者教育。李一梅表示,希望全面推进个人对养老金的认识和理解。华夏基金准备了投资者教育相关书籍、视频和评价材料,结合对产品管理的不断优化,希望通过投资者教育工作唤醒投资者在个人养老金配置方面的紧迫感,运用专业机构打造好的工具实现个人养老长期规划。
此外,用投顾方式连接机构与投资者是下一步工作重点之一。机构人士表示,将逐步筹划为第三支柱养老产品配备家庭养老咨询顾问服务,帮助客户选择合适的产品、调整产品结构,完善养老资产配置。
期待更多养老金入市
展望未来,养老金入市对我国资本市场乃至经济社会将带来深远影响,不仅有利于增强资本市场的稳健性和有效性,还将加速推进社会责任投资、激发市场创新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一方面,养老金入市的“压舱石”效应值得期待。从国际经验看,养老金特别是第三支柱适度参与资本市场,不仅有利于个人养老财富积累增值,还将平滑资本市场波动,发挥资本市场“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我们特别期待将来有大量个人养老金这类稳定资金流入资本市场。”李一梅说,长久期资金是非常珍贵的。资金频繁短期操作,从某种意义上讲会加剧市场波动,这会给投资者带来不良投资体验。如果长久期资金可持续投入,那么市场波动率会下降,资本市场的发展会更健康,投资者体验将得到优化,从而进一步促进长期资金不断入市和积淀,慢慢形成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养老金入市将推动社会责任投资,助力创新发展,并汇聚长期资金进入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