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财经科创
首都体育馆呈现如梦似幻“冬奥冰”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华凌 发布时间:2021-11-29 09:24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冰面,历届冬季奥运会聚光灯下舞台的中央。


  “这块面积为31米×61米的冰场,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环保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可将冰面温差控制在0.5℃以内,不仅热能回收率高,且制冷效能较传统方式提升30%、制冷非常均匀,不会出现各个部位温度不一样的状况。”11月24日,首都体育馆场馆群运行团队花样滑冰竞赛主任姚佳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


  年届53岁的首都体育馆,曾在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时作为排球比赛场馆,经过一番新建和改造在2020年12月完工换新颜。此次,这座老场馆再度转换身份,承担北京2022年冬奥会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两项比赛任务,在此将产生14枚金牌。这里还形成了国内集比赛、训练、科研于一体的冰上运动园区。现经过多次测试活动,全流程、全要素检验,已具备办赛条件。


  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城区场馆建设处处长黄晖介绍,首都体育馆此次改造,秉承“传承保护、立足赛后、确保赛时、绿色科技”的改造策略,外观从传承保护出发没有大的变化,依然保留着首都体育馆作为区域标志性建筑的风采。场馆整体颜色还是秉承传统色调,整个场馆庄严大气,远远望去,赏心悦目。


  一进场馆,顶部的巨型投影屏幕很是抢眼。“这是通过在场馆顶部悬挂36块37平方米的网格膜,在场馆顶部形成面积为1332平方米的‘天幕’。”首都体育馆场馆群运行团队主任丁东介绍。


  丁东说:“比赛时,场地四角布设的激光投影仪会将绚丽的灯光与优美的画面投至屏幕,使得整个场馆如梦似幻。特别是当运动员在冰面上尽情舞动时,令观众仿佛置身冰雪世界的梦境一般。这块‘最美的冰’不但可以在冬奥会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赛时营造梦幻的竞赛体验,也为赛后吸引群众性冰雪运动提供沉浸式运动氛围和观众视觉引导。”


  目前,首都体育馆已顺利完成亚洲花样滑冰公开赛和短道速滑世界杯两项赛事。而对于冰面、现场环境等比赛要素,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两个项目的需求不同,因此“冰场转换”成为首都体育馆工作的重中之重。


  姚佳介绍,花样滑冰的冰面厚度要求为六到七厘米、温度要求为零下3℃—零下4℃;短道速滑的冰面厚度要求为三到五厘米、温度要求为零下6℃—零下7℃。通过二氧化碳制冰系统和冰面监测系统,场馆可在两小时内完成浇冰工作,实现两个赛事的冰面转换。


  那么,场馆是如何实现对冰面温度的精准控制?姚佳说:“场馆通过外面一个浇冰的机房调节制冷系统的温度,从而实现冰面的转换。此外,铺冰之后会在冰下布设带有8个探头的冰面监测系统,探测冰面不同区域的软硬度,以及温度是否达到比赛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首都体育馆对制冷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每年可以节省100多万度电,极大地提升场馆的绿色属性。而且,首体园区共有4块冰面采用了二氧化碳制冰技术,成为目前世界上二氧化碳制冰最集中的区域。


  据了解,改造后的首都体育馆,除保障奥运会赛事需求,赛后既可承接各项国际国内高水平的冰上项目赛事,为首都提供更多更好的冰上赛事,还可与夏季项目实现无缝切换。例如,冬奥会后,训练场馆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综合训练馆“冰坛”在开展专业运动员训练的同时,还将成为向青少年推广普及冰上运动的共享设施;首都滑冰馆赛后则将作为全民冰雪运动普及和推广基地,定期向公众开放,整个园区实现比赛、科研训练,以及民众健身的全覆盖,将成为全国冰上运动的中心。(记者 华凌)


责任编辑:邱阳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首都体育馆呈现如梦似幻“冬奥冰”
来源:科技日报 2021-11-29 09:24:07
      冰面,历届冬季奥运会聚光灯下舞台的中央。“这块面积为31米×61米的冰场,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环保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可将冰面温差控制在0.5℃以内,不仅热能回收率高,且制冷效能较传统方式提升30%、制冷非常均匀,不会出现各个部位温度不一样的状况。”11月24日,首都体育馆场馆群运行团队花样滑冰竞赛主任姚佳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年届53岁的首都体育馆,曾在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时作为排球比赛场馆,经过一番新建和改造在2020年12月完工换新颜。此次,这座老场馆再度转换身份,承担北京2022年冬奥会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两项比赛任务,在此将产生14枚金牌。这里还形成了国内集比赛、训练、科研于一体的冰上运动园区。现经过多次测试活动,全流程、全要素检验,已具备办赛条件。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城区场馆建设处处长黄晖介绍,首都体育馆此次改造,秉承“传承保护、立足赛后、确保赛时、绿色科技”的改造策略,外观从传承保护出发没有大的变化,依然保留着首都体育馆作为区域标志性建筑的风采。场馆整体颜色还是秉承传统色调,整个场馆庄严大气,远远望去,赏心悦目。一进场馆,顶部的巨型投影屏幕很是抢眼。“这是通过在场馆顶部悬挂36块37平方米的网格膜,在场馆顶部形成面积为1332平方米的‘天幕’。”首都体育馆场馆群运行团队主任丁东介绍。丁东说:“比赛时,场地四角布设的激光投影仪会将绚丽的灯光与优美的画面投至屏幕,使得整个场馆如梦似幻。特别是当运动员在冰面上尽情舞动时,令观众仿佛置身冰雪世界的梦境一般。这块‘最美的冰’不但可以在冬奥会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赛时营造梦幻的竞赛体验,也为赛后吸引群众性冰雪运动提供沉浸式运动氛围和观众视觉引导。”目前,首都体育馆已顺利完成亚洲花样滑冰公开赛和短道速滑世界杯两项赛事。而对于冰面、现场环境等比赛要素,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两个项目的需求不同,因此“冰场转换”成为首都体育馆工作的重中之重。姚佳介绍,花样滑冰的冰面厚度要求为六到七厘米、温度要求为零下3℃—零下4℃;短道速滑的冰面厚度要求为三到五厘米、温度要求为零下6℃—零下7℃。通过二氧化碳制冰系统和冰面监测系统,场馆可在两小时内完成浇冰工作,实现两个赛事的冰面转换。那么,场馆是如何实现对冰面温度的精准控制?姚佳说:“场馆通过外面一个浇冰的机房调节制冷系统的温度,从而实现冰面的转换。此外,铺冰之后会在冰下布设带有8个探头的冰面监测系统,探测冰面不同区域的软硬度,以及温度是否达到比赛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首都体育馆对制冷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每年可以节省100多万度电,极大地提升场馆的绿色属性。而且,首体园区共有4块冰面采用了二氧化碳制冰技术,成为目前世界上二氧化碳制冰最集中的区域。据了解,改造后的首都体育馆,除保障奥运会赛事需求,赛后既可承接各项国际国内高水平的冰上项目赛事,为首都提供更多更好的冰上赛事,还可与夏季项目实现无缝切换。例如,冬奥会后,训练场馆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综合训练馆“冰坛”在开展专业运动员训练的同时,还将成为向青少年推广普及冰上运动的共享设施;首都滑冰馆赛后则将作为全民冰雪运动普及和推广基地,定期向公众开放,整个园区实现比赛、科研训练,以及民众健身的全覆盖,将成为全国冰上运动的中心。(记者华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