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财经科创
5G﹢时代,工业“智”造路向何方?
    来源:人民邮电报 作者:杨赞 发布时间:2021-10-15 08:31
生成海报


  作为一个制造大国,我国对于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有着迫切的需求。5G是新基建的核心引领技术,工业互联网是智能制造发展的基础,也是工业智能化的重要支撑。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5G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能促进传统制造企业的智慧生产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品质,为我国的制造业转型进而实现弯道超车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日前举行的智能制造万里行暨“5G﹢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上,主讲嘉宾的发言与探讨引发深思:当新兴的5G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珠联璧合时,会释放出怎样的创造潜力?工业“智”造和我们相距遥远还是息息相关,路向何方?


  成效显著新型工业化进程加速


  记者从论坛获悉,当前,我国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已取得积极成效。一是新型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5G网络,开通5G基站已经超过100万个,探索形成了切片虚拟专网、混合虚拟专网等工业5G网络部署模式。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已达156个,服务企业超过2万家,标识体系建设服务管理已进入规范发展阶段。二是融合应用不断深入,5G﹢工业互联网在电子制造、钢铁、采矿、电力等行业已经形成蓬勃发展的态势。初步统计,在建项目已经超过了1600个,协同研发设计、远程设备操控、现场辅助装配等一批典型应用的场景也不断涌现,可有效助力企业实现提质降本增效。三是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目前31个省、区、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均已出台本地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政策,20余个地方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针对工业互联网做出了明确的部署。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长王鹏指出,“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关键阶段,在5G﹢工业互联网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5G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创新复杂度高,需与行业生产实践、行业特性、知识经验等方面紧密结合。


  建“云制造”工业互联进入3.0时代


  5G﹢时代,势必要有与之匹配的工业互联网。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引领下,“云制造系统3.0”应运而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介绍:“云制造系统3.0是一种适应新时代、新态势、新征程的,具有新模式、新技术手段和新业态的先进制造系统,是以‘5G﹢工业互联网’为支撑的,它能加快中国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云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据了解,云制造3.0可构成以用户为中心的,统一经营的新智能制造资源、产品与能力的服务云网。它的模式就是以用户为中心,人机物环境信息优化融合,互联、服务、个性、柔性、社会、智能的新模式。


  李伯虎表示,为了实现云制造系统3.0的体系架构,应该建设五维技术体系:一是云制造系统3.0技术体系的整体架构子体系;二是新的制造技术、新的信息通信技术、新智能科学技术、新制造应用领域专业技术构成的云制造系统的支撑技术子体系;三是新一代人工智能引领下的安全技术体系,包括物理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安全、商业安全;四是标准技术体系,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引领下的基础共性、总体标准、平台标准、应用标准;五是工业软件,包括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引领下的系统软件、平台软件和应用软件。


  “我们认为工业互联网应该向着智能工业互联网领域发展。而云制造系统3.0就是实施我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里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性新模式、新技术和新业态。”李伯虎说。他表示,云制造系统3.0的发展与实施需要全球的合作与交流,同时又要充分重视各国的特色和各行业、各企业的特色。


  “先医后药”扎实推进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不是一种技术,也不是产业,更不是网络,而是革命性的生产方式。”工业和信息化部原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表示。


  智能制造的核心是CPS,精髓是智能工厂,灵魂是制造知识,本质是实体制造。张相木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总体思路应该是在全面推广普及数字化制造基础上,大力发展网络化制造,积极探索智能化制造。关于路径,一是以数据为基础,以工艺与装备为核心,依托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等载体,构建软硬兼施、虚实融合、安全高效的智能制造系统;二是研究两大主题,分别是智能工厂、智能生产;三是实现三项集成,分别是纵向集成、横向集成、端到端集成。关于总体目标,张相木表示,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企业基本普及数字化制造,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实现网络化制造,集成和协同成为制造活动的主要特征。


  如何发展智能制造?张相木指出两个要点:一是发展智能制造要一步一个脚印去推行,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因企制宜,实事求是。二是企业推行智能制造要“先医后药”,所谓“先医后药”是指要先对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进行“诊断”,认清企业所处的位置和拥有的实力。同时,要加强与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合作。(记者 杨赞)


责任编辑:邱阳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5G﹢时代,工业“智”造路向何方?
来源:人民邮电报 2021-10-15 08:31:45
      作为一个制造大国,我国对于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有着迫切的需求。5G是新基建的核心引领技术,工业互联网是智能制造发展的基础,也是工业智能化的重要支撑。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5G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能促进传统制造企业的智慧生产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品质,为我国的制造业转型进而实现弯道超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日前举行的智能制造万里行暨“5G﹢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上,主讲嘉宾的发言与探讨引发深思:当新兴的5G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珠联璧合时,会释放出怎样的创造潜力?工业“智”造和我们相距遥远还是息息相关,路向何方?成效显著新型工业化进程加速记者从论坛获悉,当前,我国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已取得积极成效。一是新型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5G网络,开通5G基站已经超过100万个,探索形成了切片虚拟专网、混合虚拟专网等工业5G网络部署模式。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已达156个,服务企业超过2万家,标识体系建设服务管理已进入规范发展阶段。二是融合应用不断深入,5G﹢工业互联网在电子制造、钢铁、采矿、电力等行业已经形成蓬勃发展的态势。初步统计,在建项目已经超过了1600个,协同研发设计、远程设备操控、现场辅助装配等一批典型应用的场景也不断涌现,可有效助力企业实现提质降本增效。三是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目前31个省、区、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均已出台本地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政策,20余个地方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针对工业互联网做出了明确的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长王鹏指出,“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关键阶段,在5G﹢工业互联网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5G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创新复杂度高,需与行业生产实践、行业特性、知识经验等方面紧密结合。建“云制造”工业互联进入3.0时代5G﹢时代,势必要有与之匹配的工业互联网。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引领下,“云制造系统3.0”应运而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介绍:“云制造系统3.0是一种适应新时代、新态势、新征程的,具有新模式、新技术手段和新业态的先进制造系统,是以‘5G﹢工业互联网’为支撑的,它能加快中国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云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据了解,云制造3.0可构成以用户为中心的,统一经营的新智能制造资源、产品与能力的服务云网。它的模式就是以用户为中心,人机物环境信息优化融合,互联、服务、个性、柔性、社会、智能的新模式。李伯虎表示,为了实现云制造系统3.0的体系架构,应该建设五维技术体系:一是云制造系统3.0技术体系的整体架构子体系;二是新的制造技术、新的信息通信技术、新智能科学技术、新制造应用领域专业技术构成的云制造系统的支撑技术子体系;三是新一代人工智能引领下的安全技术体系,包括物理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安全、商业安全;四是标准技术体系,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引领下的基础共性、总体标准、平台标准、应用标准;五是工业软件,包括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引领下的系统软件、平台软件和应用软件。“我们认为工业互联网应该向着智能工业互联网领域发展。而云制造系统3.0就是实施我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里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性新模式、新技术和新业态。”李伯虎说。他表示,云制造系统3.0的发展与实施需要全球的合作与交流,同时又要充分重视各国的特色和各行业、各企业的特色。“先医后药”扎实推进智能制造“智能制造不是一种技术,也不是产业,更不是网络,而是革命性的生产方式。”工业和信息化部原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表示。智能制造的核心是CPS,精髓是智能工厂,灵魂是制造知识,本质是实体制造。张相木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总体思路应该是在全面推广普及数字化制造基础上,大力发展网络化制造,积极探索智能化制造。关于路径,一是以数据为基础,以工艺与装备为核心,依托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等载体,构建软硬兼施、虚实融合、安全高效的智能制造系统;二是研究两大主题,分别是智能工厂、智能生产;三是实现三项集成,分别是纵向集成、横向集成、端到端集成。关于总体目标,张相木表示,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企业基本普及数字化制造,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实现网络化制造,集成和协同成为制造活动的主要特征。如何发展智能制造?张相木指出两个要点:一是发展智能制造要一步一个脚印去推行,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因企制宜,实事求是。二是企业推行智能制造要“先医后药”,所谓“先医后药”是指要先对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进行“诊断”,认清企业所处的位置和拥有的实力。同时,要加强与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合作。(记者杨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