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人类首份月球背面样品,精准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三大技术突破’和‘一项世界第一’。”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卞志刚6月27日向媒体表示,“这是一次创新之旅。嫦娥六号任务是中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技术水平最高的月球探测任务,突破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月背智能采样技术、月背起飞上升技术,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自动采样返回,再次创造了中国航天的世界纪录。”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 卞志刚
当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卞志刚介绍了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有关情况,并与工程相关专家一起答记者问。
发布会现场
月球背面的月壤和正面的不一样
嫦娥六号任务总设计师 胡浩
嫦娥六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在会上透露:“我们在采样过程中就感觉,月球背面和正面的月壤不太一样,正面的月壤比较细腻、松散,背面的状态似乎不太一样。”他表示,“我们有更高的期待,希望科学家们有新的发现。”
嫦娥六号任务副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 李春来
嫦娥六号任务副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春来介绍,迄今为止,人类采集的10多份月球样品,包括嫦娥五号样品,都是在月球正面采到的。“也就是说,以往采集的样品,我们只认识到半个月球。”他表示,嫦娥六号首次实现月球背面样品采集,有望为研究月球的二分性,完整了解月球的历史提供机会。
南极-艾特肯盆地是现在发现的月球上最大、最深、最古老的盆地,研究这里的地质构成、物质组成、演化历史,有助于了解月球甚至地球早期的地质演化历史。李春来说,嫦娥六号采样点位于巨大的撞击盆地里,它受到早期撞击事件的抛射,很可能可以挖掘到深部物质。深部物质是非常珍贵的,也是很难有机会获得的,这将为了解月球内部结构和物质成分提供很好的机会。同时,在南极-艾特肯盆地还有可能采集到月球深部甚至月幔的样品,将为研究月球内部物质成分提供宝贵数据。
“未来十年我们在这儿会有若干次新闻发布会”
“我想在未来十年时间里,我们可能还会在这儿有若干次的新闻发布会。”卞志刚说。他介绍,未来一段时间中国深空探测主要将聚焦月球探测、行星探测两个方面。
他说,在月球探测方面,嫦娥六号任务顺利完成后,会有嫦娥七号、嫦娥八号任务。嫦娥七号的任务主要是对月球南极部分的资源做勘察,嫦娥八号将对月球资源的原位利用开展技术验证。后续我国还将与国际同行一起共商共建国际月球科研站,共享、共用月球探测成果。
在行星探测方面,我国已批准四次行星探测任务,计划在10年至15年内完成。目前天问一号任务已经于2021年取得圆满成功。
卞志刚透露,天问二号任务准备在2025年前后实施,主要目标是小行星探测,将瞄准一颗近地小行星进行伴飞并取样返回。天问三号任务计划在2030年前后实施,将前往火星采集样品并带回地球。天问四号将开展木星系探测任务,也计划在2030年前后实施。“天问三号和四号的任务现在都在加紧关键技术的攻关,细化论证实施方案。”他说。
(记者 付毅飞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