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财经科创
中国探月工程走过20年
九天揽月 探索不止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布时间:2024-02-22 15:14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bd51e09edff2210cb2f8c4e0c56e9ed6.jpg

嫦娥一号卫星与中国首张月面图。


3f1caad8e3b418e2dd0311ba4b94922e.jpg

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全景相机环拍成像。


12891a6cc04f0add5440c025f0d61347.jpg

本文图片均系资料图


  2004年1月23日,中国探月工程正式立项。今年,“嫦娥工程”迎来20周年。


  20年来,从给月球拍照片,到首次在月球背面登陆,再到成功带回月壤,中国已顺利完成“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目标,为人类月球探索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如今,中国人九天揽月的梦想仍在继续。随着中国探月四期工程的实施,全球参与的国际月球科研站和载人登月,将逐渐成为可能。


  从绕月到落月


  月球探测是国际宇航界深空探测领域的第一站,也是中国航天界深空探测领域的首选。21世纪伊始,中国作出实施探月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确定“绕、落、回”三步走总体规划。2004年,探月工程正式立项,计划在2007年实现绕月探测,2013年前后实现月面软着陆探测与巡视探测,2020年前后实现月面采样返回。


  2007年10月24日,中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顺利升空,迈出了“绕月”的第一步。中国探月工程月球科学应用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说,嫦娥一号在轨工作494天,获取了中国首幅月面图像和120米分辨率全月球立体影像图、高程图、月表元素含量分布图等,2009年3月1日受控落月,圆满完成“绕月”任务。


  嫦娥一号掌握了绕月探测技术,初步构建了月球探测的航天工程体系。进入探月二期工程后,中国围绕“落月”,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2010年,嫦娥二号获得国际最高7米分辨率全月影像图,此后环绕探测日地拉格朗日L2点,并对700万公里外的图塔蒂斯小行星进行高精度飞越探测。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并开展月面巡视勘察,实现中国首次对地外天体的直接探测,把玉兔号的足迹刻在了月球上。


  从采样返回到探索月背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怀揣取自月球的土壤返回地球,这是人类时隔40多年后再次完成从月球采样返回的壮举。


  嫦娥五号完成了中国首个无人月球采样返回任务,一举突破月面采样、月面起飞上升、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跳跃式再入返回等关键技术。嫦娥五号带回1731克月球样品,是世界单次采样量最大的无人月球采样任务。嫦娥五号任务实现了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的完美收官,为中国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围绕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科研人员取得多项研究成果。例如,通过对月球样品研究,测定年轻的玄武岩形成时间为20.30亿年,揭示了月球“晚年”演化历史;在月球晚期岩浆活动成因方面,推翻了岩浆源区富含放射性元素提供热源、富含水降低岩石熔点的主流假说;发现了第六种月球新矿物“嫦娥石”等。


  目前,中国已开始实施探月四期工程,并把嫦娥四号作为探月四期的首次任务。2018年底,嫦娥四号顺利升空,并在月球背面的冯·卡门撞击坑完成了软着陆,率先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玉兔二号月球车登陆月球,在月背留下了人类第一道车辙。


  探索月球背面有什么意义?专家介绍,月球背面始终背对地球,屏蔽了地球的无线电、闪电和极光等干扰信号,在月球背面独特的电磁环境条件下,开展低频射电观测研究,有望取得行星际激波、日冕物质抛射和空间传播机理等方面的原创性成果。此外,月球背面与正面的地质特征存在很大差异,探索月背将促进对月球早期演化历史的新认知。


  从建科研站到载人登月


  今年上半年,中国探月工程四期的第二项任务嫦娥六号将实施发射,执行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目前,嫦娥六号正在文昌航天发射场进行相关测试,为实施发射作准备。


  嫦娥六号任务将突破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月背智能采样和月背起飞上升等关键技术,实施月球背面自动采样返回,同时开展着陆区科学探测和国际合作。今年上半年,鹊桥二号中继通信卫星将率先发射,实现月面探测器和地面站之间的通信,为嫦娥四号、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等任务提供中继支持。


  迄今为止,人类进行的10次月球采样返回均位于月球正面,月球背面整体上相对月球正面更为古老,且存在月球三大地体之一的艾特肯盆地,具有重要科研价值。嫦娥六号任务预选着陆区位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有望发现并采集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月球样品。


  在国际合作方面,嫦娥六号任务搭载了法国的氡气探测仪、欧空局的负离子探测仪、意大利的激光角反射镜、巴基斯坦的立方星等4个国家的载荷和卫星项目。同时,中国正在加快推进国际月球科研站大科学工程,希望更多国际伙伴加入,共同拓展人类认知疆域,为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未来,中国还将发射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最终建立月球科研站和实现载人登月。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介绍,嫦娥七号计划2026年前后实施发射,主要任务是到月球南极寻找月球存在水的证据;嫦娥八号拟于2028年前后发射,主要任务是勘查月球上的资源,并对资源的再利用进行实验。


  令人期待的载人登月,中国已于2023年正式立项,相关任务已经启动,计划先期开展无人登月飞行,并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记者 刘 峣)

责任编辑:陈钇彤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九天揽月 探索不止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02-22 15:14:57
      嫦娥一号卫星与中国首张月面图。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全景相机环拍成像。本文图片均系资料图2004年1月23日,中国探月工程正式立项。今年,“嫦娥工程”迎来20周年。20年来,从给月球拍照片,到首次在月球背面登陆,再到成功带回月壤,中国已顺利完成“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目标,为人类月球探索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如今,中国人九天揽月的梦想仍在继续。随着中国探月四期工程的实施,全球参与的国际月球科研站和载人登月,将逐渐成为可能。从绕月到落月月球探测是国际宇航界深空探测领域的第一站,也是中国航天界深空探测领域的首选。21世纪伊始,中国作出实施探月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确定“绕、落、回”三步走总体规划。2004年,探月工程正式立项,计划在2007年实现绕月探测,2013年前后实现月面软着陆探测与巡视探测,2020年前后实现月面采样返回。2007年10月24日,中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顺利升空,迈出了“绕月”的第一步。中国探月工程月球科学应用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说,嫦娥一号在轨工作494天,获取了中国首幅月面图像和120米分辨率全月球立体影像图、高程图、月表元素含量分布图等,2009年3月1日受控落月,圆满完成“绕月”任务。嫦娥一号掌握了绕月探测技术,初步构建了月球探测的航天工程体系。进入探月二期工程后,中国围绕“落月”,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2010年,嫦娥二号获得国际最高7米分辨率全月影像图,此后环绕探测日地拉格朗日L2点,并对700万公里外的图塔蒂斯小行星进行高精度飞越探测。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并开展月面巡视勘察,实现中国首次对地外天体的直接探测,把玉兔号的足迹刻在了月球上。从采样返回到探索月背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怀揣取自月球的土壤返回地球,这是人类时隔40多年后再次完成从月球采样返回的壮举。嫦娥五号完成了中国首个无人月球采样返回任务,一举突破月面采样、月面起飞上升、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跳跃式再入返回等关键技术。嫦娥五号带回1731克月球样品,是世界单次采样量最大的无人月球采样任务。嫦娥五号任务实现了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的完美收官,为中国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围绕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科研人员取得多项研究成果。例如,通过对月球样品研究,测定年轻的玄武岩形成时间为20.30亿年,揭示了月球“晚年”演化历史;在月球晚期岩浆活动成因方面,推翻了岩浆源区富含放射性元素提供热源、富含水降低岩石熔点的主流假说;发现了第六种月球新矿物“嫦娥石”等。目前,中国已开始实施探月四期工程,并把嫦娥四号作为探月四期的首次任务。2018年底,嫦娥四号顺利升空,并在月球背面的冯·卡门撞击坑完成了软着陆,率先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玉兔二号月球车登陆月球,在月背留下了人类第一道车辙。探索月球背面有什么意义?专家介绍,月球背面始终背对地球,屏蔽了地球的无线电、闪电和极光等干扰信号,在月球背面独特的电磁环境条件下,开展低频射电观测研究,有望取得行星际激波、日冕物质抛射和空间传播机理等方面的原创性成果。此外,月球背面与正面的地质特征存在很大差异,探索月背将促进对月球早期演化历史的新认知。从建科研站到载人登月今年上半年,中国探月工程四期的第二项任务嫦娥六号将实施发射,执行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目前,嫦娥六号正在文昌航天发射场进行相关测试,为实施发射作准备。嫦娥六号任务将突破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月背智能采样和月背起飞上升等关键技术,实施月球背面自动采样返回,同时开展着陆区科学探测和国际合作。今年上半年,鹊桥二号中继通信卫星将率先发射,实现月面探测器和地面站之间的通信,为嫦娥四号、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等任务提供中继支持。迄今为止,人类进行的10次月球采样返回均位于月球正面,月球背面整体上相对月球正面更为古老,且存在月球三大地体之一的艾特肯盆地,具有重要科研价值。嫦娥六号任务预选着陆区位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有望发现并采集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月球样品。在国际合作方面,嫦娥六号任务搭载了法国的氡气探测仪、欧空局的负离子探测仪、意大利的激光角反射镜、巴基斯坦的立方星等4个国家的载荷和卫星项目。同时,中国正在加快推进国际月球科研站大科学工程,希望更多国际伙伴加入,共同拓展人类认知疆域,为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未来,中国还将发射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最终建立月球科研站和实现载人登月。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介绍,嫦娥七号计划2026年前后实施发射,主要任务是到月球南极寻找月球存在水的证据;嫦娥八号拟于2028年前后发射,主要任务是勘查月球上的资源,并对资源的再利用进行实验。令人期待的载人登月,中国已于2023年正式立项,相关任务已经启动,计划先期开展无人登月飞行,并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记者刘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