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财经科创
我国科学家揭秘青藏高原东南部的隆升气候史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3-12-01 16:01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青藏高原东南部是南亚季风和东亚季风的交互作用区,构造复杂,拥有险峻的高山峡谷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和亚洲气候演变的关键区域。


  12月1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丁林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在《全球和行星变化》发表最新成果,揭秘了青藏高原东南部的隆升气候史。研究认为,青藏高原从早期炎热干旱的低海拔沙漠到现代季风气候控制的高原,其演变过程中还经历了夏季炎热干燥、春秋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


fed383161f47c05804a4e2eeab81e063.jpg

芒康盆地达日剖面上出露的植物化石(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供图)


  科研人员研究的区域为芒康盆地,该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北缘,平均海拔约4300米。现今,盆地的气候为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3.9℃,年降水量为590毫米。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定量重建了芒康盆地距今4200万年至3600万年的隆升历史。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副研究员熊中玉介绍,芒康盆地新生代沉积厚度约600米,可分为四个岩性段:一段和三段主要是火山岩地层,二段和四段是河湖相地层。


  经过深入分析,科研人员认为,以贡觉、热鲁盆地等为代表的青藏高原东南地区5000万年前是一片炎热干燥的沙漠,海拔仅约700米,形成了大规模的风成沙丘沉积。4500万年前,青藏高原东南地区开始快速隆升,至3900万年前,芒康盆地抬升至2600米,约3600万年前抬升为接近现今的3800米。


  “青藏高原东南隆升至现今海拔后,水汽传输受到影响,形成了一种过渡态干湿季对比明显的‘奇异季风’。”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丁林说,这是一种流行于青藏高原东南地区独特的地中海气候模式,最主要的特征为双峰式降水——春季和秋季有两个季节性降水高峰,降水量每天约4-5毫米,夏季季节性降水较少,每天小于2毫米。


  进一步的研究显示,青藏高原东南地区地表抬升所形成的这种独特的气候模式,导致了独特的降雨季节性变化,增强了藏东南地区的风化剥蚀作用,使得青藏高原东南地区河流下切广泛,藏东南的隆升和气候的协同作用逐渐形成了现今的高地形起伏,促进了新物种的形成,推动了东亚生物多样性的现代化进程。


  熊中玉表示,这项研究为验证青藏高原差异性隆升模式提供重要证据,也为回答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圈层耦合作用过程奠定基础。(记者 陆成宽)

责任编辑:陈钇彤审核:戴靖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我国科学家揭秘青藏高原东南部的隆升气候史
来源:科技日报 2023-12-01 16:01:44
      青藏高原东南部是南亚季风和东亚季风的交互作用区,构造复杂,拥有险峻的高山峡谷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和亚洲气候演变的关键区域。12月1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丁林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在《全球和行星变化》发表最新成果,揭秘了青藏高原东南部的隆升气候史。研究认为,青藏高原从早期炎热干旱的低海拔沙漠到现代季风气候控制的高原,其演变过程中还经历了夏季炎热干燥、春秋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芒康盆地达日剖面上出露的植物化石(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供图)科研人员研究的区域为芒康盆地,该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北缘,平均海拔约4300米。现今,盆地的气候为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3.9℃,年降水量为590毫米。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定量重建了芒康盆地距今4200万年至3600万年的隆升历史。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副研究员熊中玉介绍,芒康盆地新生代沉积厚度约600米,可分为四个岩性段:一段和三段主要是火山岩地层,二段和四段是河湖相地层。经过深入分析,科研人员认为,以贡觉、热鲁盆地等为代表的青藏高原东南地区5000万年前是一片炎热干燥的沙漠,海拔仅约700米,形成了大规模的风成沙丘沉积。4500万年前,青藏高原东南地区开始快速隆升,至3900万年前,芒康盆地抬升至2600米,约3600万年前抬升为接近现今的3800米。“青藏高原东南隆升至现今海拔后,水汽传输受到影响,形成了一种过渡态干湿季对比明显的‘奇异季风’。”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丁林说,这是一种流行于青藏高原东南地区独特的地中海气候模式,最主要的特征为双峰式降水——春季和秋季有两个季节性降水高峰,降水量每天约4-5毫米,夏季季节性降水较少,每天小于2毫米。进一步的研究显示,青藏高原东南地区地表抬升所形成的这种独特的气候模式,导致了独特的降雨季节性变化,增强了藏东南地区的风化剥蚀作用,使得青藏高原东南地区河流下切广泛,藏东南的隆升和气候的协同作用逐渐形成了现今的高地形起伏,促进了新物种的形成,推动了东亚生物多样性的现代化进程。熊中玉表示,这项研究为验证青藏高原差异性隆升模式提供重要证据,也为回答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圈层耦合作用过程奠定基础。(记者陆成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