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财经科创
《自然》发表社论:“一带一路”倡议正在推动科学发展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3-10-26 16:05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7e3cba53a21456325ef68730051d30b5.jpg

这是“澜沧号”动车组通过中老友谊隧道内的两国边界(资料图片)。新华社发(曹安宁摄)


  《自然》网站10月24日发表题为《“一带一路”倡议正在推动科学发展——西方必须参与,而不是退出》的社论。文章称“中国正在深化与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科学联系。欧洲和美国加入这一努力是明智之举,有助于解决经济、环境和政治危机”。


  十年倡议助益全球


  文章表示,2018年和2019年,《自然》杂志派出记者团队前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探索该倡议在科学方面的进展。他们采访了包括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在内的100多人,以了解中国大幅扩大国际研究合作、重新绘制全球科学版图的雄心。这些合作是中国与欧洲和美国研究联系的补充,而非取代。


  “一带一路”倡议十年间,中国在希腊和斯里兰卡修建或升级了港口,并在肯尼亚和印度尼西亚引进了高铁。中国上海同济大学的研究人员和学生设计了位于亚的斯亚贝巴的非洲联盟秘书处总部。中国还共同出资建设附近的非洲疾控中心。文章指出,这些援助无疑填补了一系列未曾被满足的需求。


  在今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未来5年把同各方共建的联合实验室扩大到100家。文章表示,中国还将计划在2023年剩下的时间里以及2024年举办一系列国际网络会议,农业、知识产权和核技术等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将齐聚一堂。


  在科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在科学领域,“一带一路”也正在发挥作用。2019年,《自然》杂志团队前往一个大型建筑工地,那里正在建造一所新大学。2020年,这座由奥地利、中国和巴基斯坦合建的巴基斯坦—奥地利应用科技大学拔地而起。它的首批学生将于明年毕业,它已经开设了人工智能、关键矿物和铁路工程方面的合作研究中心。在北京,《自然》杂志记者采访了由中国科学院和世界科学院资助的200名国际博士生中的部分人。该计划现在每年资助300名新的博士生。


  今年9月,中国和肯尼亚国家间大型科研合作项目《肯尼亚植物志》首部分册25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发布,预计将对近7000种植物进行编目。10月,巴基斯坦和阿塞拜疆的航天机构宣布,将与其他国际合作伙伴一起参与中国的国际月球科研站计划。


  “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是一个科学机构网络,为“一带一路”的科学政策提供建议,由中国科学院牵头,并拥有全球代表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部分欧洲国家科学院也参与其中。文章表示,更多来自西欧国家的学院应该考虑加入联盟,美国的学院也应该考虑参与。


  应当参与而非抗衡


  文章表示,上个月,欧盟、美国、印度、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在G20峰会期间商定了他们的“一带一路”式联合基础设施项目。但是,中国的“一带一路”不会消失,西方应该参与其研究项目。


  文章称,中国在一代人的时间里朝着脱贫目标迈进了一大步,并向世界分享自己如何摆脱贫困的经验。但全世界要解决全球经济、环境和政治问题,需要在多边框架下,以研究为基础制定政策和进行治理。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持续升级,世界再次向“两极”格局靠拢。


  文章评论道,《自然》杂志反复提倡全球研究合作,如果没有这种合作,就不可能有持久的解决方案来解决面临的相互关联的经济、环境和政治危机。这些都包括在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各国之间应当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系,研究人员需尽其所能保持沟通畅通,“停止人与人之间的接触,结束长期的机构研究关系,不是应对气候变化、防止战争、避免或应对另一场全球金融危机的方法”。(记者 张佳欣)

责任编辑:陈钇彤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自然》发表社论:“一带一路”倡议正在推动科学发展
来源:科技日报 2023-10-26 16:05:26
      这是“澜沧号”动车组通过中老友谊隧道内的两国边界(资料图片)。新华社发(曹安宁摄)《自然》网站10月24日发表题为《“一带一路”倡议正在推动科学发展——西方必须参与,而不是退出》的社论。文章称“中国正在深化与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科学联系。欧洲和美国加入这一努力是明智之举,有助于解决经济、环境和政治危机”。十年倡议助益全球文章表示,2018年和2019年,《自然》杂志派出记者团队前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探索该倡议在科学方面的进展。他们采访了包括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在内的100多人,以了解中国大幅扩大国际研究合作、重新绘制全球科学版图的雄心。这些合作是中国与欧洲和美国研究联系的补充,而非取代。“一带一路”倡议十年间,中国在希腊和斯里兰卡修建或升级了港口,并在肯尼亚和印度尼西亚引进了高铁。中国上海同济大学的研究人员和学生设计了位于亚的斯亚贝巴的非洲联盟秘书处总部。中国还共同出资建设附近的非洲疾控中心。文章指出,这些援助无疑填补了一系列未曾被满足的需求。在今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未来5年把同各方共建的联合实验室扩大到100家。文章表示,中国还将计划在2023年剩下的时间里以及2024年举办一系列国际网络会议,农业、知识产权和核技术等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将齐聚一堂。在科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科学领域,“一带一路”也正在发挥作用。2019年,《自然》杂志团队前往一个大型建筑工地,那里正在建造一所新大学。2020年,这座由奥地利、中国和巴基斯坦合建的巴基斯坦—奥地利应用科技大学拔地而起。它的首批学生将于明年毕业,它已经开设了人工智能、关键矿物和铁路工程方面的合作研究中心。在北京,《自然》杂志记者采访了由中国科学院和世界科学院资助的200名国际博士生中的部分人。该计划现在每年资助300名新的博士生。今年9月,中国和肯尼亚国家间大型科研合作项目《肯尼亚植物志》首部分册25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发布,预计将对近7000种植物进行编目。10月,巴基斯坦和阿塞拜疆的航天机构宣布,将与其他国际合作伙伴一起参与中国的国际月球科研站计划。“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是一个科学机构网络,为“一带一路”的科学政策提供建议,由中国科学院牵头,并拥有全球代表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部分欧洲国家科学院也参与其中。文章表示,更多来自西欧国家的学院应该考虑加入联盟,美国的学院也应该考虑参与。应当参与而非抗衡文章表示,上个月,欧盟、美国、印度、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在G20峰会期间商定了他们的“一带一路”式联合基础设施项目。但是,中国的“一带一路”不会消失,西方应该参与其研究项目。文章称,中国在一代人的时间里朝着脱贫目标迈进了一大步,并向世界分享自己如何摆脱贫困的经验。但全世界要解决全球经济、环境和政治问题,需要在多边框架下,以研究为基础制定政策和进行治理。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持续升级,世界再次向“两极”格局靠拢。文章评论道,《自然》杂志反复提倡全球研究合作,如果没有这种合作,就不可能有持久的解决方案来解决面临的相互关联的经济、环境和政治危机。这些都包括在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各国之间应当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系,研究人员需尽其所能保持沟通畅通,“停止人与人之间的接触,结束长期的机构研究关系,不是应对气候变化、防止战争、避免或应对另一场全球金融危机的方法”。(记者张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