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财经科创
秋粮丰收背后的科技密码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马爱平 发布时间:2023-09-25 16:33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稻菽成浪,谷米满仓。2023年9月23日,我国第六次在秋分日迎来“中国农民丰收节”。


  金秋时节,在金黄的田野里,祖国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粮占全年粮食总量的3/4,是全年粮食收购的重中之重。


  从近期调度情况来看,今年秋粮播种面积稳中有增,大部分地区秋粮长势良好,有望再获丰收。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秋粮商品粮和收购量仍将保持较高水平,预计旺季收购量大体在2亿吨左右。


  从一粒种到一把穗,秋粮背后,藏着哪些丰收密码?


  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


  就在今年,经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现场测产,在江苏省东台市200亩盐碱地里连片种植的油菜新品种“中油杂501”,机收实产达323.87公斤/亩,亩产油量约163.17公斤,比当地油菜平均单产增加59.5%,比当地油菜平均亩产油量增加82.7%,创盐碱地油菜高产新纪录。


  油菜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占国产油料作物产油量的半壁江山。“中油杂501”正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王汉中院士团队历经10年攻关选育而成的优势品种。


  2022年“中油杂501”在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湖北襄阳创造了亩产油菜419.95公斤、亩产油量211.57公斤的纪录。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表示,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保障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如今,我国国家级种业基地加快布局,由216个农作物基地、262个畜禽育种场、91家水产原良种场组成的“国家队”,供种保障能力由70%提高到75%。


  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7%


  眼下,在天山南北的广阔田野里,自动化、智能化农业机械来回穿梭,收获着丰硕的果实,农机规范集约作业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新疆精河县八家户农场牧业四队种植户海明的青贮玉米地里,收割机和运料车来来往往,茎秆粗壮、叶片茂密的青贮玉米被铁齿轧下去,一行行密密匝匝的青贮玉米连茎带穗被收割机大口吞进,顷刻间“嚼”得粉碎,从喷料筒吐出的细碎青贮饲料,源源不断投向并驾齐驱的运料车车斗内,刚刚采收过的青贮玉米地,变得开阔起来。


  “科技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近十年,我国聚焦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加快突破水稻机插机抛等薄弱环节,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超过97%、90%和85%,农机装备对粮食增产贡献率显著提高。”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邓小刚指出。


  遴选主推技术176项端牢中国饭碗


  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姜店乡,1000亩连片玉米地的长势格外喜人。当地合作社采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少昆团队创建的黄淮海夏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使该地块玉米亩穗数高达5300穗—5600穗,比周边农户常规管理亩均增密1000穗以上,预测农户每亩增产100公斤—200公斤。


  今年以来,该技术在河南省16个县进行整建制推广,推动玉米种植密度由当前亩均4200株提升至5000株—6000株。“该技术通过增密、滴灌和精准调控破解了制约单产提升的瓶颈,技术成熟度高、落地应用效果好,实现了大幅增产、水肥高效、用工节省的目标。”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指出。


  为发挥科技对提升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的支撑作用,加快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今年,农业农村部组织遴选出2023年农业重大引领性技术10项、主导品种143个、主推技术176项。


  科技翻涌稻菽浪,祖国沃土好丰年。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更稳。

责任编辑:陈钇彤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秋粮丰收背后的科技密码
来源:科技日报 2023-09-25 16:33:10
      稻菽成浪,谷米满仓。2023年9月23日,我国第六次在秋分日迎来“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时节,在金黄的田野里,祖国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粮占全年粮食总量的3/4,是全年粮食收购的重中之重。从近期调度情况来看,今年秋粮播种面积稳中有增,大部分地区秋粮长势良好,有望再获丰收。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秋粮商品粮和收购量仍将保持较高水平,预计旺季收购量大体在2亿吨左右。从一粒种到一把穗,秋粮背后,藏着哪些丰收密码?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就在今年,经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现场测产,在江苏省东台市200亩盐碱地里连片种植的油菜新品种“中油杂501”,机收实产达323.87公斤/亩,亩产油量约163.17公斤,比当地油菜平均单产增加59.5%,比当地油菜平均亩产油量增加82.7%,创盐碱地油菜高产新纪录。油菜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占国产油料作物产油量的半壁江山。“中油杂501”正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王汉中院士团队历经10年攻关选育而成的优势品种。2022年“中油杂501”在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湖北襄阳创造了亩产油菜419.95公斤、亩产油量211.57公斤的纪录。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表示,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保障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如今,我国国家级种业基地加快布局,由216个农作物基地、262个畜禽育种场、91家水产原良种场组成的“国家队”,供种保障能力由70%提高到75%。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7%眼下,在天山南北的广阔田野里,自动化、智能化农业机械来回穿梭,收获着丰硕的果实,农机规范集约作业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在新疆精河县八家户农场牧业四队种植户海明的青贮玉米地里,收割机和运料车来来往往,茎秆粗壮、叶片茂密的青贮玉米被铁齿轧下去,一行行密密匝匝的青贮玉米连茎带穗被收割机大口吞进,顷刻间“嚼”得粉碎,从喷料筒吐出的细碎青贮饲料,源源不断投向并驾齐驱的运料车车斗内,刚刚采收过的青贮玉米地,变得开阔起来。“科技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近十年,我国聚焦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加快突破水稻机插机抛等薄弱环节,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超过97%、90%和85%,农机装备对粮食增产贡献率显著提高。”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邓小刚指出。遴选主推技术176项端牢中国饭碗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姜店乡,1000亩连片玉米地的长势格外喜人。当地合作社采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少昆团队创建的黄淮海夏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使该地块玉米亩穗数高达5300穗—5600穗,比周边农户常规管理亩均增密1000穗以上,预测农户每亩增产100公斤—200公斤。今年以来,该技术在河南省16个县进行整建制推广,推动玉米种植密度由当前亩均4200株提升至5000株—6000株。“该技术通过增密、滴灌和精准调控破解了制约单产提升的瓶颈,技术成熟度高、落地应用效果好,实现了大幅增产、水肥高效、用工节省的目标。”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指出。为发挥科技对提升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的支撑作用,加快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今年,农业农村部组织遴选出2023年农业重大引领性技术10项、主导品种143个、主推技术176项。科技翻涌稻菽浪,祖国沃土好丰年。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