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财经科创
沙漠飘来一朵“云”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王迎霞 发布时间:2022-11-23 10:44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传媒矩阵平台

  宁夏中卫的名片,除了沙坡头,就是云计算。


  “天上不见鸟,风吹石头跑”,曾是中卫市的真实写照。就是这样一座常年被风沙侵袭的“沙漠之城”,2013年起利用充沛的风电资源换道超车。


  将云计算大数据产业确立为增强发展新动能的“一号工程”,成功获批全国首个“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枢纽节点”双节点城市,中卫乘云而上。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这为大数据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卫市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局局长薛军勇说。


  成功搭上一趟“车”


  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转型发展,是个大难题。


  中卫市紧邻腾格里沙漠,产业倚能倚重特征明显,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剧。多年来,当地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探寻高质量发展之路。


  地处我国陆地几何中心区域的中卫,是数据光纤网络覆盖全国的最优路径选择点,也是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数据郊区”。


  另外,这里地质构造稳定、土地资源丰富、电力条件优渥,年平均气温比数据中心产业发展发达城市低30%,依靠新技术为数据中心节能减排,能够较大地减少电能消耗。


  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中卫市决定引进云计算产业。


  “我们抢抓全国首个‘双节点’建设机遇,仅3个月就建成了云天网络数据中心,创下国内数据中心建设最快速度。”薛军勇说。


  从此,中卫市成功搭上信息产业高速列车,全面开启数据引领发展的新时代。


  亚马逊、美利云等7个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相继建成,文旅部等10部委大数据业务陆续运营,美团等200多家云计算及配套企业云集,西部云基地服务器装机能力达到70万台。


  九年时间磨一“剑”


  城市重塑产业,产业激活城市。


  中卫市一家公司曾因行业产能过剩、污染治理等多方面压力,一度陷入困境。得知具体情况后,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局积极建议市委引导企业借助云计算产业的“东风”,及时转变发展模式。


  最终,通过采用混合所有制发展云计算产业,这家面临破产的传统企业成功转型。


  这只是中卫云计算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云计算新城的崛起到全面高质量转型发展,中卫市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局经过不断探索,推动中卫实现了从传统“输煤”“输电”到“输信息”的蝶变。


  随着连续3次获评“最适合投资数据中心的城市和地区”之一,中卫市连续5年成功举办“云天大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经过9年建设,中卫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从逐步壮大到产业集聚,数字经济发展风生水起。


  到2025年,中卫市力争打造全国一流绿色数据中心集群,建成国家“东数西算”示范、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国家级数据供应链培育3大基地,拉动大数据及相关产业收入突破3000亿元。


  服务民生一片“天”


  当今时代的城市管理,唯有信息化才能精细化。中卫市在做好产业发展的同时,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惠及民生福祉的实事中。


  “我们充分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发展红利,积极搭建中卫市公共云平台、城市综合信息库、综合调度指挥中心等核心基础设施,建成了政务服务‘一张网’,推动全市1320项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薛军勇说。


  同时,中卫市以“1+1+3+N”为总体框架建设“智慧中卫”,社会治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3大应用体系并行。一系列智慧惠民措施相继落地,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方式。


  沙漠中的一朵“云”,变成了服务民生的一片“天”。


  特别是中卫市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局紧扣“以克论净”的先进环保理念,推动建设“智慧环卫云”管理系统,融合GIS、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等相关技术,实现智能考勤、查岗监督、一键求助等9项功能,形成了“天在看、人在干、云在算”的科学长效管理机制。


  未来,这朵“云”将更深地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让他们获得更多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记者:王迎霞)

责任编辑:陈钇彤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沙漠飘来一朵“云”
来源:科技日报 2022-11-23 10:44:20
      宁夏中卫的名片,除了沙坡头,就是云计算。“天上不见鸟,风吹石头跑”,曾是中卫市的真实写照。就是这样一座常年被风沙侵袭的“沙漠之城”,2013年起利用充沛的风电资源换道超车。将云计算大数据产业确立为增强发展新动能的“一号工程”,成功获批全国首个“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枢纽节点”双节点城市,中卫乘云而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这为大数据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卫市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局局长薛军勇说。成功搭上一趟“车”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转型发展,是个大难题。中卫市紧邻腾格里沙漠,产业倚能倚重特征明显,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剧。多年来,当地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探寻高质量发展之路。地处我国陆地几何中心区域的中卫,是数据光纤网络覆盖全国的最优路径选择点,也是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数据郊区”。另外,这里地质构造稳定、土地资源丰富、电力条件优渥,年平均气温比数据中心产业发展发达城市低30%,依靠新技术为数据中心节能减排,能够较大地减少电能消耗。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中卫市决定引进云计算产业。“我们抢抓全国首个‘双节点’建设机遇,仅3个月就建成了云天网络数据中心,创下国内数据中心建设最快速度。”薛军勇说。从此,中卫市成功搭上信息产业高速列车,全面开启数据引领发展的新时代。亚马逊、美利云等7个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相继建成,文旅部等10部委大数据业务陆续运营,美团等200多家云计算及配套企业云集,西部云基地服务器装机能力达到70万台。九年时间磨一“剑”城市重塑产业,产业激活城市。中卫市一家公司曾因行业产能过剩、污染治理等多方面压力,一度陷入困境。得知具体情况后,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局积极建议市委引导企业借助云计算产业的“东风”,及时转变发展模式。最终,通过采用混合所有制发展云计算产业,这家面临破产的传统企业成功转型。这只是中卫云计算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从云计算新城的崛起到全面高质量转型发展,中卫市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局经过不断探索,推动中卫实现了从传统“输煤”“输电”到“输信息”的蝶变。随着连续3次获评“最适合投资数据中心的城市和地区”之一,中卫市连续5年成功举办“云天大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心剂”。经过9年建设,中卫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从逐步壮大到产业集聚,数字经济发展风生水起。到2025年,中卫市力争打造全国一流绿色数据中心集群,建成国家“东数西算”示范、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国家级数据供应链培育3大基地,拉动大数据及相关产业收入突破3000亿元。服务民生一片“天”当今时代的城市管理,唯有信息化才能精细化。中卫市在做好产业发展的同时,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惠及民生福祉的实事中。“我们充分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发展红利,积极搭建中卫市公共云平台、城市综合信息库、综合调度指挥中心等核心基础设施,建成了政务服务‘一张网’,推动全市1320项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薛军勇说。同时,中卫市以“1+1+3+N”为总体框架建设“智慧中卫”,社会治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3大应用体系并行。一系列智慧惠民措施相继落地,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方式。沙漠中的一朵“云”,变成了服务民生的一片“天”。特别是中卫市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局紧扣“以克论净”的先进环保理念,推动建设“智慧环卫云”管理系统,融合GIS、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等相关技术,实现智能考勤、查岗监督、一键求助等9项功能,形成了“天在看、人在干、云在算”的科学长效管理机制。未来,这朵“云”将更深地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让他们获得更多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记者:王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