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拓展其知识面,7月7日,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微芒成阳”团队的志愿者们走进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新集镇文化体育中心,从故宫历史、扬子非遗、中华饮食文化、苏轼美食局方面入手带给小朋友们新的知识体验。
在扬子非遗的课堂中,团队成员罗健芝带大家探寻扬子江畔的遗世珍宝。分别从其整体概况、珍宝展示、价值、保护与传承方面更加具体可观的了解到扬子非遗。听着罗健芝讲述着大运河畔悠久的传说故事,使这些鲜活非遗项目的智慧与美感成为孩子们生动记忆。通过这次的教学,孩子们更加了解了自己附近的独特非遗文化。

(图为7月7日,罗健芝正向小朋友介绍扬州玉雕,邓婷委供图)
在“舌尖上的千年韵”课堂上,团队成员刘兴霖给大家介绍了各大菜系以及茶文化,通过视频介绍和小朋友自我分享来带大家更好的了解中华饮食文化。八大菜系地图刚一展开,孩子们便争相分享喜欢的菜系味道:“川菜辣椒多!粤菜早茶鲜美!”茶艺演示环节成为焦点:绿茶玻璃杯中的嫩芽舒展引发“哇”声一片,而乌龙茶“七泡有余香”的特性更通过对比品尝直观呈现。“长辈不动筷,晚辈不先食”——刘兴霖用文字演绎餐桌礼仪,孩子们从此领悟了“尊长敬客”的文化内核。

(图为7月7日,刘兴霖在科普四大菜系的特点。徐明露供图)
在“穿越宋朝赴东坡的美食局”课堂上,团队成员梁馨予带大家走近苏轼,了解他的生平以及各类诗文。梁馨予执教的以趣致互动点燃课堂。当讲述苏轼在常州冒死尝河豚的故事时,孩子们瞪圆了眼睛。视频再现还原《猪肉颂》场景更将气氛推向高潮,梁馨予借势揭秘美食背后的民生情怀:“黄州猪肉‘价贱如泥土’,苏轼研发的慢炖法让百姓吃上美味,这才是‘东坡肉’真正的由来。”孩子们在课堂中品鉴苏轼诗词,了解其生平所经历的美食,使大家对苏轼的印象更加深刻,寓教于乐。

(图为7月7日,梁馨予正向大家介绍苏轼诗文里的东坡肉。鸦典供图)
接着,团队成员徐畅以《故宫的历史回响》为主题,带领孩子们穿越紫禁城的时空长廊。通过精心制作的建筑模型图,徐畅生动解析故宫“前朝后寝”的布局奥秘:“太和殿的十只脊兽不仅是装饰,更是中国古建筑等级的最高象征。”当讲到1950年南迁文物历经战火终归北京的故事时,孩子们屏息凝神。现场互动环节,“中轴线对称拼图”游戏让孩子们亲手还原三大殿布局,深刻体会“一座故宫,半部中国史”的厚重。

(图为7月7日,徐畅正在向大家讲述故宫的历史。李幸妍供图)
四堂课贯穿“器物-技艺-人文-生活”的脉络,让青少年在互动中感知文化传承不在琉璃高阁,而在每一次对历史的触摸、对匠心的追问、对滋味的思索。
(广告)






